Monday, November 10, 2008

谁是大赢家?

叶新田在郭全强手中接过董总主席一职后,从辞去前首席行政主任莫泰熙、隐瞒新纪元院升格大学失败、到现在的聘请新院长来看,董总和新纪元的风波高潮迭起。它不是喜剧,结局也一定不好看,当中的打斗场面固然精彩,却让观众一个个黯然离开,这种厮杀场面越来越看不下了。

华教是马来主义下同化各民族的最大障碍物,董总和新院这主仆关系的分裂,从主任辞职、员工沮丧、学生团体连署、校友声援、学捍会家捍会的成立,不知有多少马同学一面吃着爆米花,一面喝着可乐,再拍手叫好,直呼好看好看!

从管理学的角度,新领导上任铲除异己不是什么新奇的事,莫老先生和柯院长的就是这底下的受害者,很大原因是他们牢牢地掌控着董总和新院的行政权和财务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让新领导吃了不少苦头。当所谓伟大的改革不能推动、无法渗入掌控新院的发展、甚至牵扯新校地的争执时,不得不把不听话的属下请离。很可惜,他们如今的手段一点都不高明,搞得自己一身污泥。

拜读了学长李政贤的文章《新纪元不可没了柯嘉逊?》,让我猛点头,写得真犀利。

“師生文告中提及的若新紀元學院沒有了柯嘉遜,學校業務將產生問題,那麼這跟古代的皇朝沒有了皇帝就無法治理國家是一樣的道理。這不禁讓筆者感到心寒,在21世紀的今天,竟然還有學院採人治方式管理。這也證明了,柯院長在擔任院長八年內沒有建立一個學院運作的系統,這才會發生學院沒有了某某人就無法運作的結果。”

“柯院長在新院取得ISO 9001:2000證書的典禮上曾經說過:“取得ISO認證除了可使工作更有系統化,同時也能讓負責不同工作崗位的員工更清楚辨識部門本身的問題及提高生產力。”這份文告顯然也與柯院長當時所發表言論背道而馳。”

“一所取得ISO認證的學院,竟然發表學院沒有了柯院長,業務就產生問題的言論,真的讓我們匪夷所思。”


阅毕,让有我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我一直相信:世界上不会因为没有了谁而怎样。从古至今,因为某某人的离开或下台而无法承接前任的伟业,皇朝替换、大小企业领导更迭、甚至是政府的政权相继倒下,还不是都有这种诟病吗?只有柯院长在才能发展的论调,一点都不健康,更加曝露出内在系统运作的不完善。如果柯院长听了师生不能没了他的言论而暗爽和得意,这番话对他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侮辱吗?

柯院长始终会离开的,只是以他对新院的付出和功绩来看,不应该是如此的不风光离开。我不是新院学生,不知道柯院长离开和留下有多少实质影响。事到如今,双方撕破了的烂脸,肯定无法愈合,谁留下都不是办法。若柯院长打胜仗,叶博士颜面何在,还得弯身捡起自己掉下的脸皮;打败仗的话,叶博士留下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新院的师生肯定给他更多颜色看。

我没有很在乎柯嘉逊和叶新田谁会是大结局赢家,而是歌泣华教的尊严再次被摆上台了。

Friday, November 7, 2008

我的《英雄梦》


我们今天来谈英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结局;英雄和时势谁造谁的争论不曾停止过。从秦始皇、拿破仑、东姑阿都拉曼、马哈迪、到我们眼前的安华和奥巴马,他们都具备当英雄的本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抓紧时机,让世人崇拜他们、歌颂他们、甚至是膜拜他们。当然,历史镜面的评价总是多角度的,他们免不了被某些人当成是被唾弃的箭靶,讲不好听,他们很可能是这群人心中痛骂一辈子的狗熊。

我想谈大马华人的英雄。

有朋友叮咛我要将来有空一定要阅览大马华人的斗争史,才是所谓的探源植根。其实回顾我多年的思想教育灌输中,不断徘徊和重复的只有这三个烈士的名字:陈祯禄、林连玉、沈慕羽。陈祯禄是马华创党始祖,当年以大热姿态领导华社走向独立,并和马来社群签署《社会契约》,获取我们华裔在这片土地的生存。林连玉不惜被剥夺公民权仍捍卫华教,进而千古流芳,奠定他在大马190年华教历史洪流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沈慕羽老先生则是华社现今最敬仰的华教斗士,其墨画和题字更广泛地刻凿在各类刊物和建筑物,未来其历史定位和评价肯定不下于陈祯禄和林连玉。

至于林苍佑、陈修信、李三春、陈群川、林良实、林敬益、黄家定、郭全强、王超群、曾敏兴、林吉祥等华社功臣,我不知道是历史来不及记载他们,还是根本没打算把他们的足迹深深烙印在我们华裔子弟脑海中。我对他们真的是一知半解,更不清楚他们在这片土地的奋斗史;我并没上过马华党校的党训和历史课,也没读过行动党争取民主披荆斩棘过程,只是对董教总昂然度过的沧桑风雨还算略有记忆。

我对大马华社英雄有个期待。

人类天性喜欢战斗,华人喜欢闹分裂,大马华社喜欢搞派系。我期待华社中有这么的一个人可以站在民族的最前锋,摆脱政党的色彩,高举华社的旗帜,引领群众,成为华社唯一的舵手。我们为他而欢呼,我们为他而群策群力,我们为他而改变。生活化来看,他的出现会让现场来宾一片寂静,我们愿意台上演讲,台下聆听,我们会真心为他鼓掌,试问当今华社领袖有谁能赢得如此的尊重?

英雄能打造华人大团结吗?

我曾经问过为何世界上的华人总是那么不团结。当时的解答是因为黄河古文明或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少了宗教文明这一块。放眼世界,撇开极端宗教分子的蓄意破坏,基督教和天主教在西方、伊斯兰教在中东、佛教在印度,都成了维系群体和平和利益的桥梁。宗教是社会的支柱,人们把生命寄托在宗教上,人们在宗教前相互谅解,人们因为宗教而寻求真理。华人呢,除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价值倡导,我们在宗教领域,还是少了族群的特色和结合。历史不能回头,我们永远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只能向前走,继续地打个你死我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让全世界久等了;奥巴马《改变梦》让全世界感动了;期盼有人能圆我的《英雄梦》。

Tuesday, November 4, 2008

媒体自由.暗淡无光

马来西亚媒体界正置多事之秋,NTV7的《马华党选候选人辩论》临时被阻直播、《身在马来西亚》第三集被抽起、《新闻报报看》被批报忧不报喜、《你怎么说》暂时停播并由《自由谈》取而代之,无疑一一曝露我国在《2008年度全球新闻自由指数》中创下历来最低的排名,不是无迹可寻的。

我国新闻自由指数的节节下降令人民深感担忧,这接二连三的举动无法引领我国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新思维和新格局。排行榜从去年的第124名下滑落至第132名,我们看到让媒体自由的改革声浪和意愿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种流于表面的口吻,让人民很是遗憾。

人类文明的进程,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多元化角度,进行文化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媒体作为监督司法、立法和行政的第四权,牵动着社会发展的命脉,同时是各种声音沟通的管道和交流的平台,并发挥启迪民智的功效。言论的空间逐渐减少,无法激发人民的思考判断,同时民意无法被反映,造成改革的步伐放缓。无疑的,媒体的限制经已成为我国进步的绊脚石。

我国联邦宪法禁止针对所规定与保护的任何事项、权力、地位、立场、特别待遇、统治权或特权等提出质问。新闻部长阿末沙比里声称我国政府只是禁止色情与敏感的宗教课题报道,相信各时事评论节目和文章并无意超越这种种的底线和尺度,只是就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作宏观的点评、微观的分析。这种放大镜的自我省思模式,不应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甚至是受到无形的压迫和更严苛的管制。

挪威诗人易卜生曾说: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社会的支柱。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交锋追求真理,媒体的自由将打造社会的民主开放。摆脱旧有的框架,开拓人民的视野,是发展社会的基石,是我们不停歇努力的方向。当然,我们要以智慧来判断评论的真与伪,谴责不实的资讯,摒弃具偏袒色彩的报道,更不容许以粗俗的字眼传递信息。希望大家能以广阔的胸怀和气魄,通过媒体的评价,检视自己的行为和过失,同时以人民福祉为最大考量,不盲目地进行变革。

最后,期待我国首相宣布在交棒前,除了落实司法制度改革、加强反贪污局效率、提升警队服务之外,体现听真话的诚意,捍卫人民说话的权力,保护新闻媒体这座堡垒,让这片土地重见言论自由的曙光。

*****

《你怎么说》的停播在这几天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这个课题的探讨,各部落文章的传达手法不一,却表达了一样的意愿。以上是我昨晚凌晨时分,第一次撰写文告的草拟,论述和一般的文告应该没差多少,我也不知平时有多少人针对报章上的文告会稍作注意。虽然贵为一片文告,当中不乏我个人的想法和心声,写了之后留意今天的网络新闻,又增添了我丁点的灵感。

话说我们的新闻部长表示《你怎么说》收视率很差,仅有18万至19万名观众。在400多个免费电视台的节目收视率排名中,《你怎么说》排在第337位,所以必须停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华语清谈节目在本土可说是稀有和濒临绝种的动物,最后竟然《自由谈》这个廖化得以上沙场。更应该重新定位和包装的难道不应该是排名350、390、甚至是399的节目吗?如果一味把清谈节目和娱乐节目寻求收视率这种制作手法看齐的话,那我们的电视台应该播放更多台湾和香港综艺节目好了,再不然再次去台湾考察时,应该拜访王伟忠大哥,问他如何炮制《超级星光大道》的收视率。

收视率不好-没观众-停播,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部长的说辞也太官腔了吧,也是自圆其说的最佳写照,毕竟是我国政治领袖的太极妙招。这种打压手段司空见惯,从平面媒体、私营电视台、电台、网络和眼前你的部落格;遭殃的时机和机率,无法预估也不敢预测。

《老鹰眼Eagle Eye》里的Ariel再次唤醒我们,过度的主宰、操控和渗入,是尖端科技发达的象征,同时是自我毁灭的开始。

Thursday, October 30, 2008

你有穿上这美丽的衣裳吗?

我在学习语文和掌握语文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最近上了大学,语文无论在文字的流畅和表达的流利,再次成了我的头痛泉源。

我家用华语沟通,小学读华小,中学选择独中,过后屁股痒去念国中,只为了要挣破头进入国立大学,考验考验自己的能耐。我是广东人,家母是客家人,我还勉强说得上半桶水的广东话和客家话。

我语文的熏陶,一直都围绕在母语,过去都认为国文和英文够吃就好。也因为这种心态,让我觉得很悲哀。我们华文不比中国人好国文不比马来人佳英文不比外国人棒。我们对于这三种语文的学习,都流于表面,蜻蜓点水,稍微深奥一点,就会抓破头脑了。

华文,大家都不爱念文言文,都是一些之乎者也。名句精华也没几句朗朗上口,成语故事也不怎么懂典故,更别说要把黄帝尧舜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倒背如流了。

国文,语法的运用其实最为简单,不过单字的多元化就很考阅读功力了。平时要说上几句peribahasa似乎有点夸张,谈起pantun和sajak也没多少人会欣赏,komponen sastera也拿了不少中学生的命。

英文,贵为国际语言,在马来西亚本土化成为Manglish了。grammar错了再错,vocabulary用来用去那几个字,literature的文法转来转去搞得团团转,讲起来加几个啊噢嘛咩叻收尾。

马来西亚的教育制度有几个较为普遍的选择;
一,送去华小和独中/华中,成品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民族先锋,其他语言的表达支支吾吾。
二,送去华小和国中/英校,马来文操几句,华文字写几个,大不了不考华文,免得不及格。
三,送去国小和国中/英校,俗称的香蕉人,英文和国文感觉起来比较厉害,说起来绑绑声。

在这种体制的下,有多少个马来西亚人深知:我们充其量被“掌握多种语言”优势的光鲜亮丽外表包装着,却只是虚有其表,多头不到岸?我相信不只是华社,印裔社群也面对这个隐忧。

虽然说语文的学习更多时候是靠个人的努力,也因为家庭成长背景而影响,但我希望教育部能助我们一把,事半功倍,制定长远有效的政策,而不是草草了事,数理英语化就把问题解决。我们要的不只是一种语言的表面学习和匍匐进步,而是三种语言真正达到“精通”的境界。我知道这样有点贪心和艰难,但宁愿抱着一份期待,也不要放弃这个想法。

我不知道什么语文最吃香,我只知道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最吃亏。
请不要让我们念了12年的书,才赫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

Monday, October 27, 2008

华人乡团的生存空间

今天出席了某会馆的周年庆,有感而发。找了找资料,看到马来西亚华团共有9000个的数字时,就好像知道308国阵马华输了芙蓉国会议席的表情,嘴巴还是张得那么大,脑海充满问号和无奈。9000个里有多少个是重复的?冻结了的?挂名的?搞家族“生意”的?打麻将的天堂?

我不禁要问,到底大家都在做什么和为了什么而做?从过去的宗乡联谊到现在,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青黄问题解决了吗?到底还剩下多少生存空间?当然,这问题主要抛向宗乡组织,血源性和青年组织日后有机会再聊。

联谊的目的只围绕在长辈们,而且已逐渐模糊。大家唱唱卡拉OK、打打麻将、评评国家大事、搞搞周年庆;年轻朋友对会馆基本没什么归属感,除了榜上有名时拿拿奖励金当零用钱,会书法的偶尔挥毫,再不然跟父母去凑凑热闹。

翻看地方版,锁定乡团的记者招待会、会员大会和文告外,新年大团拜、元宵晚会、挥春比赛、绘画比赛、粽子制作比赛、家乡美食品尝会、灯笼大游行、超渡会、乐龄新秀宿将冠军歌唱比赛的新闻映入眼帘。我在想,二三十年后,还有人坚持在办这些活动吗?然后这些人会是谁呢?

活动的泛滥性和为了办而办的素质问题始终笼罩乡团,办活动最关心拿了多少拨款、请到哪些大粒的开闭幕、报章刊登的版位大不大、拍照有没有站在最佳位置、司仪有没有念少自己名字、捐款的名字有没有登到很明显,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能抽到多少油水?

说到这里,该声明立场。这些活动需要办,也应该办。但缺少创意和活力下,光讲“乡情”已经不能满足年轻的一代,所谓的薪火相传和组织年轻化也只能流于口号。相信青少年也受不了uncle在搞青年团、妇女组aunty歇斯底里高唱痴痴缠、一个又一个的念稿机器。要吸纳新血,和马华要招收年轻党员一样,虽说障碍重重,却刻不容缓。

其实,我更不愿意和不赞成看到乡团组织一一变相成为政治领袖的政治跳板、筹码、平台,把乡团玩弄于手掌当中。希望马华在重新讨回华人选票的同时,关注乡团发展,连成一线,重新为大马华人定位,更期许乡团能冲出华社的框架,让大马多元文化结合不只是炫耀的彩妆罢了。

如果办个乡团常识赛,考个七大乡团有哪些,我看连“马华公会”都有人当成是答案。年轻人,不要一句没兴趣和上厕所都不得空就推卸责任。套用肯尼迪的格言,不要问乡团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乡团做什么?

大马华人乡团:探源植根,立足大马,放远世界;谈何容易?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维基百科摘录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是指马来西亚华人民间所组成的非政府组织,简称为华团。华团并不直接参于政治活动;但作为华人社群的代表,华团往往会在重大的相关课题上“试图”影响政府的决策。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南方省份的人民远赴南洋谋生,基于当时人们的封建社会思想,对于地方以及血缘的凝聚力,促使当时的人民结集成同乡会馆宗亲会馆。而后到来的人民为了得到人脉与经济上的方便,纷纷加入会馆寻求协助与庇护,同时会馆亦给予会员经济、住宿和谋生技能上的援助,社团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自18世纪以来,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华人社群认为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华社三大资产或华社三大臂膀。

经过时代的演变,华人在经济和教育上都有了显著的成长,逐衍生出了工商会、校友会、公益组织和宗教团体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现今选择加入社团的会员不再是以求谋生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能在文化、乡谊、商业之间得到进一步的联系。

华团的数目虽然有近9000个,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6个主要的系统:

1.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
华总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主要的成员包括来自马来西亚13州的中华大会堂或华团联合会;

2.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商联会)
商联会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工商业领域,主要的成员包括各地区的中华工商总会;

3.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及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董总和教总合称为董教总 ,主要的活动范围则是在教育领域,成员包括各地区的华校董事联合会及华校教师公会;

4. 宗乡组织联合会
包括各地区的地缘性组织联合会及血缘性组织联合会;

5. 学缘性组织联合会
包括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及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等;

6. 全国性文化、青年、宗教等组织
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佛青)、马来西亚青年运动(青运)、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青团运)、华人同乡会馆联合会青年团(乡联青)、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佛总)、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道总)等。

此外,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包括广联会、潮联会、广西总会、三江总会、福联会、海南联会和客联会。

华团对华人社群的建设包括
(一)代表民间与政府对话
(二)支持华文教育
(三)推广华文事业
(四)举办社会公益活动。

华团的困局包括
(一)缺乏互动与合作以及内部纷争不断
(二)少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
(三)协商机制的成效受质疑
(四)领导层老化以及对年轻一辈缺乏吸引力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以马来族群为榜样?

马来人和华人谁比较谦虚? 我认为是前者
至少马来人比华人更愿意认错 道歉 懂得包容他人

就拿开斋节为例吧 Maaf zahir dan batin 是少不了的
他们总是在节日的这一天 无论对象是谁 都说这番话
希望自己过去有得罪或让人不悦的言行举止得以被谅解

Bila ada kata terselip dusta, ada sikap membekas lara &
langkah menoreh luka, semoga masih ada maaf tersisa.

Bahagia terasa bila segala khilaf & salah dapat saling dimaafkan,
sbgi syukur sambut IDUL FITRI walau jemari tak kuasa menjabat,
kata menjadi jembatan"mohon maaf lahir batin"

Utk lisan yg tak terjaga, janji yg tak terpenuhi,
hati yg kerap berprasangka,
dgn penuh keikhlasan mohon maaf lahir batin

甚至在办活动 检讨时 他们总会不吝啬地说
Jika ada pertuturan dan tingkahlaku yg tdk menyenangkan hati,
saya mohon maaf dan akan memberi yg terbaik pd masa akan dtg.

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出来 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华人呢 要他说声对不起 好像要他的命这样
而且说出来 别人内心一定会想 假到死 少来了

道歉 就如认输 盖自己一巴掌 以后都不能抬头
这是华人狂妄自大的文化之一 万古不变
就这样 敌人变多朋友渐少 只因放不下当初的执著

或许我们都对他们有些偏见 谦虚这点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Tuesday, September 30, 2008

RAHMAN定律

记得n年前收过这么的一个邮件,不知大家还有印象吗?

往下看,马来西亚的首相更替是跟着RAHMAN定律的

第一任首相 Rahman
第二任首相 Abdul Razak
第三任首相 Hussein Onn
第四任首相 Mahathir Mohamad
第五任首相 Abdullah Badawi
第六任首相 Najib Abdul Razak?

308和916后大家怎么看?Anwar Ibrahim该怎么塞进去呢?

说不定,过了第六任首相,我们有的就是ANWAR定律。

只不过,第六任首相是否国阵囊中物,似乎不这么乐观了。

疾风知劲草 开张大吉

取了 疾风知劲草 为名的部落 很合我心意
活了20年 人生没什么哭得死去活来的大风大浪
唯波折有几个 是坚强的磨炼 是成长的见证

天生爱战斗 和自己比赛 和别人竞赛来自我增值
求胜心态是每次出战的先决条件 是自信的泉源
同时感谢失败 相信挫折能琢磨更晶莹剔透的碧玉

一路走来 不断有贵人提拔下 登上自己盼望的舞台
也在途中 遇上不少反面教材 作为言行举止的借鉴
期许未来 继续地强化战斗力 进而寻觅人生的伯乐

知道自己要什么 却不懂下一秒会得到什么
坚信有“要”的能量 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一步一步驻扎生活的满足感 成就感 快活感
虽然未确认留在世上的使命感 也不急于寻找答案

童年 朋友 家人 学业 长辈 伴侣 家庭 爱情 吃喝
幸福 前途 权利 健康 金钱 时间 成就 玩乐 智慧
还没品尝每一种味道 还在探索当中 或许是在迷失中

过去 以为自己只爱 看政治 读政治 听政治 聊政治
现在 尝试突破这个框架 学会写政治 来开展另个平台
一个记录思想 言语 观点 心态 际遇 未来 的图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