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8, 2011

隆重介绍——提问哥陈劭康

提问哥陈劭康,不是什么大明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此时此刻,他的名字需要被记得,只因这句话——请温总理给我机会,成了温家宝总理官访马大上演的插曲,甚至掀起了网上不少的涟漪。

温总理风尘仆仆官访大马,首站莅临在我国号称百年建树,首屈一指的马来亚大学。温总理进入会场那一刻,我是感动的,因为我们马大终于可以媲美哈佛、牛津、剑桥、北大、清华这些顶尖的大学,邀请到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领袖亲临马大。

校长的谈话中规中矩,总理的演讲掌声如雷,万众期待的问答环节——部署有余,诚意不足;在于校方精密地安排了三位同学从教育、科技和个人志愿各问了温总理一道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冥冥中安排好了的一出戏。而我心中所期待的,其实是温总理听到马大生或中国留学生用华语提问的场景,完全没有出现。

第一道问题发下,现场没有人举手,在一秒的时间内,竟然有同学从学校官员手中接过了麦克风问了问题。第二道问题发下,陈劭康一句“请温总理给我机会”不得校长的青睐,麦克风递给了第二位同学。剩下最后一道问题,陈劭康明显得到了温总理的注意,温总理一个简单的手势,示意要让陈劭康发问,这时校长的手竟然快速地指向礼堂另一端,麦克风这么巧很快地递给了第三位同学。

禁锢学生思想,限制言论权利,剥夺人权自由,诸如此类的批判,都是随着“提问哥陈劭康事件”,引起了各方的声讨谴责。当然,网络上还流传另一种声音,认为陈劭康在逞英雄,不知天高地厚,企图破坏马中友好关系,险些让大马成了中国经济封锁的国家。看了这些言论即便再不忿,请紧记伏尔泰的这句话:我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

陈劭康的念头里,根本没有想过逞英雄和抢风头,而是冒着驱逐、退学、拘捕的风险,要争取这难得一次的发问机会。即便他是个19岁的黄毛小子,但这么多年来,我国有哪一个大学生有如此的担当,在世界级领袖前大喊一句——请温总理给我机会?我的问题,只留在我带去的白纸上,这股勇气我承认我没有,但你有吗?

说到底,这些人的挡箭牌是“敏感”二字,问了六四、刘晓波、艾未未就等于揭中共政府疮疤,让大马政府下不了台,还很可能赔上了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其实,他们看不起的,不是提问哥,而是温总理。堂堂一个国家领袖出国官访,身经百战,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CNN面前谈及“敏感”课题都能对答如流了,一个大学生的提问,怎么能够难倒他?倘若给温总理一个坦荡荡回答的机会,说不定赢得掌声的不是提问哥,而是温总理!

再来,什么是敏感?是谁决定敏感?在大马,因为害怕敏感,补选时禁止Altantuya课题,蔡CD成了不能说的秘密,阿拉字眼不能随便碰触,这些所谓的敏感,是相关人士添加的枷锁,还是我们不能以开明的态度来检视这些疑惑?我们大马人什么时候变成要对“敏感”俯首称臣了?问题再敏感,都需要面对群众的一天,课题再敏感,都需要被历史批判的一天,唯有放弃对“敏感”的迷失,社会才能塑造更多有能力领导我们的人。

文章的最后送上这么一个令我感慨的故事——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著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留下的发人深省的短诗。尼莫拉曾是纳粹的受害者: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今天以后,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谷歌烂翻译,却需要更多的提问哥陈劭康。

《当今大马》链接: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162736

0 劲玉良言: